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问题在于,它常常“悄无声息”,一旦确诊往往已到中晚期。虽然低剂量螺旋CT(LDCT)是当前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但也存在过度诊断、辐射暴露以及费用较高等限制。能否借助更简便、安全的“液体活检”在早期就发现肺癌,一直是医学界努力探索的方向。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发表的一项研究《Extracellular Vesicle Protein Panel Enables Early Lung Cancer Detection in a Large Clinical Cohort》(细胞外囊泡蛋白组可在大型临床队列中实现早期肺癌检测),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细胞外囊泡EV?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释放到血液等体液中的“微型信使”,里面带着蛋白质、核酸等关键信息。肿瘤细胞分泌的EV就像“暗号”,能反映肿瘤的存在与进展。因此,EV被视为癌症早期诊断的潜力标志物。
研究亮点:947例大规模验证
此次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宋元林教授、周健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6家机构开展的研究,共纳入947名受试者(645名肺癌患者,302名对照),是迄今首个基于EV膜蛋白panel的大型临床队列研究。
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高通量纳米生物芯片系统(HNCIB),在单个EV水平捕获并检测膜蛋白,最终筛选出5个蛋白组成的诊断panel:
CD81、PDL1、GLIPR1、LBR、SFTPA1,命名为EVELC-M5。

关键结果
整体表现:在验证队列中,EVELC-M5区分早期肺癌与对照组的 AUC=0.926,远高于临床常用标志物组合(CEA、NSE、SCC、CYFRA21-1、CA125)的 AUC=0.773。
小结节优势:对于结节≤8mm 的早期肺癌患者,诊断AUC高达 0.974,敏感度接近95%。这意味着它能识别更难被发现的小病灶。
特异性蛋白:其中SFTPA1表现最为突出,对早期肺癌的诊断AUC达 0.875,敏感度89.4%,是首次被提出的早期肺癌新标志物。
适用范围广:EVELC-M5在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中均保持稳定诊断效能,且与吸烟史、性别、年龄等无关。

为什么重要?
这项成果有三点突破:
规模空前:首次在近千例临床样本中验证EV膜蛋白panel,提升了可靠性。
效率提升:检测只需约90µL血液,6小时内出结果,适合临床大规模应用。
技术转化:为EV液体活检从科研走向临床提供了坚实证据,推动精准诊断新路径。

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项研究释放了积极信号:未来,或许只需抽一管血,就能像做常规体检一样筛查早期肺癌,大大提升治愈机会。当然,目前这还是科研成果,距离真正进入常规临床仍需进一步多中心验证和监管审批,但EVELC-M5的成功验证,让EV液体活检在肺癌早期诊断上跨出了关键一步,也为精准医疗的未来打开了新窗口。
信息来源:Han, L., Song, Y., Tong, L., Sun, J., Zhang, X., Chen, S., Li, Y., Wang, Z., Gao, L., Zhu, Q., Chao, Y., ... (2025), Extracellular Vesicle Protein Panel Enables Early Lung Cancer Detection in a Large Clinical Cohort. J Extracell Vesicles., 14: e70129.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linchuang/lcyj/42899.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