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领域,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交汇正掀起一场静默的革命。2025年4月,瑞典与沙特联合研究团队在《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期刊上发布了一项突破性成果:

通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DBMSCs)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共培养,NK细胞的抗癌分子表达显著提升,在24小时内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率从30%飙升至近90%。
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干细胞调控免疫细胞的潜力,更预示着癌症治疗模式将从单一靶点突破转向多细胞协同作战的「生态化疗法」。
干细胞,作为人体组织的「种子细胞」,其再生与免疫调节能力早已被广泛研究;而NK细胞则是免疫系统中的「先锋部队」,以无需预敏、无MHC限制的杀伤特性闻名。
两者的结合,犹如为免疫系统装上了「涡轮增压器」,其背后机理与临床价值值得深入剖析。

干细胞如何「武装」NK细胞?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DBMSCs)源自胎盘蜕膜层,具有低免疫原性与强旁分泌特性。

在此项研究中,DBMSCs 通过分泌促炎因子(如 IL-12、IFN-γ)与抗炎因子(IL-10、TGF-β)的动态平衡,构建了一个「微环境调控网络」。

这种因子组合精准调控 NK 细胞的激活阈值:促炎因子直接上调 NK 细胞表面激活受体(如 NKG2D、DNAM-1)的表达;而抗炎因子则防止过度激活导致的细胞耗竭。
实验数据显示,当 NK 细胞与 DBMSCs 共培养时,NK 细胞表面激活标志物(如 CD69)和关键受体(如 NKG2D、DNAM-1)的表达显著提升。这些分子如同 NK 细胞的「武器库升级包」,使其对癌细胞的识别与攻击效率倍增。
在 IL-2 激活条件下,DBMSCs 共培养使 NK 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且细胞毒性颗粒(穿孔素、颗粒酶)的释放效率显著提高,并且这种增殖不是无序扩张,而是功能化定向扩增。
经处理的 NK 细胞在低比例下仍能抑制癌细胞增殖,而在较高比例下,可在24小时内清除大量乳腺癌细胞。这一数据提示干细胞可能破解了免疫细胞「量效失衡」的难题。
肿瘤微环境(TME)常通过分泌 TGF-β 等抑制因子,使 NK 细胞失活。而 DBMSCs 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分泌的 IFN-γ 可拮抗 TGF-β 信号,并通过上调 NK 细胞中相关基因的抗性,使其在 TME 中保持活性。这种「微环境重塑」能力,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关键突破口。

实体瘤治疗的「破冰之刃」



当前免疫疗法在实体瘤中举步维艰,主因就在于免疫浸润不足与微环境抑制。
DBMSCs 增强的 NK 细胞兼具「穿透力」与「持久性」:其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Vs)可携带毒性蛋白深入肿瘤核心,而活化的 NK 细胞本身能通过趋化因子定向迁移至病灶。
临床前试验中,类似技术已使黑色素瘤小鼠的肿瘤体积显著缩小,预示 DBMSCs-NK 联用可能成为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通用方案。
DBMSCs-NK 体系还可与现有疗法形成多维协同,比如与 CAR 技术结合,基因编辑的 CAR-NK 细胞本就具有靶向性优势,若叠加 DBMSCs 的活性增强,可突破 CAR-T 在实体瘤中的渗透瓶颈。
或是协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 抑制剂通过解除 T 细胞抑制发挥作用,而 DBMSCs-NK 可同时激活先天与适应性免疫,形成「双重夹击」。
另外,DBMSCs 的旁分泌因子可减轻放化疗导致的组织损伤,而活化的 NK 细胞能清除残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传统 NK 细胞疗法依赖个体化制备,成本高昂。但 DBMSCs 具有免疫豁免特性,可作为「通用型」细胞库大规模制备。
研究显示,经干细胞预处理的 NK 细胞在低温储存后仍保留较高活性,这种「即用型」产品将大幅降低治疗成本与等待时间。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显示问题


在从科学突破迈向临床应用的道路上,干细胞与 NK 细胞联合疗法仍然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
首先,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DBMSCs 分泌的 TGF-β 因子虽能防止 NK 细胞过度激活,但其潜在的促癌作用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隐患。如何精准调控因子分泌的时空分布,甚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 DBMSCs 的促癌信号,将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
其次,递送效率问题构成了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又一道鸿沟。尽管 DBMSCs-NK 组合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卓越,但在体内环境中,肿瘤微环境中的纤维化屏障和异常血管网络可能阻碍细胞的浸润与作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正在探索纳米载体技术,将 DBMSCs 分泌的关键因子封装后进行靶向递送,同时利用超声微泡技术增强细胞的穿透力,以提升治疗效果。
此外,伦理与监管问题也为这一疗法的落地设置了障碍。目前,全球细胞治疗的监管框架尚未统一,部分医疗机构甚至出现了违规使用未获批 NK 疗法的案例。作为新型复合产品,DBMSCs-NK 需要明确其归类,并建立标准化的质控体系。同时,多中心临床试验将为验证其长期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这一疗法的规范化应用铺平道路。
干细胞与 NK 细胞的联合疗法无疑是令人振奋的突破,但要真正实现临床应用,仍需在安全性、递送效率以及伦理监管等方面持续努力。只有在技术与规范的双重保障下,这一疗法才能为癌症治疗带来真正的变革。

写在文末


干细胞与 NK 细胞的联姻,标志着癌症治疗从「单一武器对抗」迈入「生态系统重构」的新纪元,DBMSCs 通过精密调控 NK 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归巢,将原本孤立的免疫应答转化为协同网络。
尽管前路仍有荆棘,但这项研究无疑为实体瘤治疗点燃了希望之火——当「种子」与「战士」携手,攻克癌症的终极之战或将迎来破晓之光。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myxb/4306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