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在《科学》发文:一次脐带血捐献可产生超过10000剂iNKT细胞,提高骨髓移植安全性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源头实验室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开发“现货型”细胞疗法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脐血来源iNKT细胞疗法可以降低接受异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严重程度

中国学者在《科学》发文:一次脐带血捐献可产生超过10000剂iNKT细胞,提高骨髓移植安全性

该方法利用了罕见而强大的免疫细胞,称为iNKT细胞(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该细胞可以减少和延迟移植细胞对健康组织的攻击,而不会伤害这些细胞的抗癌能力。iNKT细胞是αβ T细胞的一个小亚类,表达半不变T细胞受体(TCR )和自然杀伤细胞标记。与NK细胞不同的是,NKT细胞的靶点识别受到CD1d限制(NKT细胞与由CD1d递呈的糖脂相互作用),类似于T细胞识别靶点受HLA限制。在一些类型的肿瘤中,iNKT细胞在原发性肿瘤中的存在与良好的预后相关。

该研究的iNKT细胞是由从捐献的脐带血中获得,并可能大量生产,长期储存并安全用于治疗患者,且无免疫系统相容性问题。

骨髓移植是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人体内以帮助治疗疾病的过程。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同种异体移植后,供体细胞会杀死癌细胞同时帮助恢复健康血液和免疫细胞的生产,但所有异体捐赠的细胞都有免疫细胞攻击问题,即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仅在2018年,全球就进行了超过47000例骨髓移植,其中19000例(41%)是同种异体移植

在接受骨髓移植的人中有30%到50%会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急性,通常发生在移植后的前100天,会影响皮肤胃肠道或肝脏,另一种是慢性的,通常在100天之后发病,可以影响一个或多个器官。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方法,从捐献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中生产大量基因工程iNKT细胞。

为了测试这些细胞在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方面的功效,研究人员将患有血液肿瘤的免疫缺陷小鼠分为两组。一个注射了人类免疫细胞,另一个注射了人类免疫细胞和基因改造的iNKT细胞。

中国学者在《科学》发文:一次脐带血捐献可产生超过10000剂iNKT细胞,提高骨髓移植安全性

人类干细胞工程iNKT细胞(蓝色)攻击人类血液肿瘤细胞(洋红色)

虽然移植的细胞帮助两组小鼠清除了肿瘤,但只接受免疫细胞的一组小鼠出现了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和慢性形式),导致体重减轻,器官损伤,最终死亡。

接受iNKT细胞和免疫细胞比另一组小鼠多存活了近两倍的时间,并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进展较慢,病情也不太严重。

如果同样的效果发生在人类身上,研究人员表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缓慢发作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接受治疗。

该发现确定了一种潜在的策略,使骨髓移植更安全,而不破坏其抗癌能力。

中国学者在《科学》发文:一次脐带血捐献可产生超过10000剂iNKT细胞,提高骨髓移植安全性

在人类B细胞淋巴瘤异种移植NSG小鼠模型中,HSC-iNKT细胞改善GvHD同时保留GvL

中国学者在《科学》发文:一次脐带血捐献可产生超过10000剂iNKT细胞,提高骨髓移植安全性

在人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异种移植NSG小鼠模型中,HSC-iNKT细胞改善GvHD同时保留GvL

这项新研究提供了一种从捐献的脐带血中产生大量iNKT细胞的新方法,研究人员估计,一次脐带血捐献可以产生超过10000剂iNKT细胞供临床使用。(人类外周血包含极低数量和高可变性的iNKT细胞(血液中为0.001–1%),这使得扩增足够数量的iNKT细胞用于治疗应用具有很高的挑战性)

中国学者在《科学》发文:一次脐带血捐献可产生超过10000剂iNKT细胞,提高骨髓移植安全性

离体HSC工程化iNKT细胞的产生和鉴定

这项研究在线发表在9月《科学》网站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通讯作者是1997年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的杨莉莉教授(云南),1999年获得加州大学UCR分校生物医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主要研究肿瘤免疫学和癌症免疫疗法,曾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的TR35(35岁以下创新者)奖。

中国学者在《科学》发文:一次脐带血捐献可产生超过10000剂iNKT细胞,提高骨髓移植安全性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1677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8 10:57
下一篇 2022-09-18 11: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400-915-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