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细解 | 1+1>2,携手靶向药、PD-1,CAR-T细胞疗法的提效之旅——CAR-T细胞疗法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旅(三)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源头实验室

自2017年第一款CAR-T细胞疗法上市以后,近些年来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项目越来越多,其中主要的是如何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治疗效果。

在游戏中如果我们打不过BOSS,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组团。没错,提升CAR-T细胞疗法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联合其他疗法。在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包括CAR-T细胞疗法在内的免疫疗法本质上是通过人体的免疫来对抗癌症,因此免疫疗法可以联合其他多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手术、放化疗和靶向药这些可以直接对肿瘤发挥杀伤作用的药物,都可以和CAR-T细胞疗法联合使用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进展的几种CAR-T细胞免疫联合疗法。

CAR-T细胞疗法联合靶向治疗药物

作为癌症治疗的第三代治疗方式,靶向药如今在临床上的治疗已经越来越广泛。在一项1/2期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治疗失败的R/R CLL患者接受CD19-CAR-T细胞治疗中联合BTK抑制剂依鲁替尼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和未添加依鲁替尼的CAR-T细胞治疗组相比,接受依鲁替尼联合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CRS发生的严重程度更低,接受治疗后患者的ORR更高,达到了88%(未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组ORR为56%)。

一方面依鲁替尼可以直接影响T细胞,从而增强T细胞的杀伤效果;另一方面,依鲁替尼可以针对肿瘤免疫抑制效果发挥作用,降低肿瘤细胞对于CAR-T细胞的抑制,预防CAR-T细胞可能出现的衰竭情况,使其可以长久工作。这就促使了依鲁替尼联合CAR-T细胞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BTK抑制剂之外,研究中发现PI3K抑制剂同样可以促进产生大量具有可控毒性的CAR-T细胞。在一项正在进行的多中心的1期临床试验CRB-402中,R/R MM患者在接受PI3K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的联合使用后,患者的记忆T细胞增加,这可以促进CAR-T细胞产生更持久的抗肿瘤作用。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除了靶向药物之外,本身就是免疫治疗药物的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CAR-T细胞疗法的好帮手。

免疫疗法内的联合治疗:PD-1/PD-L1

人体的免疫是一个稳态的过程,由于T细胞杀伤能力显著,因此当T细胞功能过强的时候,就需要给它来个刹车,避免其超速杀死正常的细胞,而PD-1和PD-L1受体就是这样的一个通道。但是不要忘记的是:比你更清楚你自己的往往是你的敌人,在长期的斗争中,癌细胞也偷偷掌握了这一技能,通过PD-1/PD-L1通道来“刹住”T细胞,从而降低T细胞的杀伤能力,对于以T细胞为制备原材料的CAR-T细胞来说,这一通路仍然适用。

综述细解 | 1+1>2,携手靶向药、PD-1,CAR-T细胞疗法的提效之旅——CAR-T细胞疗法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旅(三)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CAR-T细胞疗法中的3种不同的应用

一个简单的方式是将可以阻断PD-1/PD-L1通路的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联合使用。在1/2 期的ZUMA-6试验中,研究人员探索了Yescarta 联合 atezolizumab(抗 PD-L1)治疗 R/R DLBCL 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发现:联合使用之后可以大幅度提升CAR-T细胞的扩增水平,患者的最佳ORR达到了75%,CR达到了46%。不过,联合使用的效果并未如预期那样达到大幅度提升,与CAR-T细胞疗法单药治疗效果相当。

除了直接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联合使用之外,还可以让CAR-T细胞疗法自分泌免疫检查点因子来发挥作用。另外也可以通过扰乱免疫检查点基因的相关表达来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效果。

简单来说,提升CAR-T细胞疗法效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摇人,多找几个治疗伙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升治疗效果。但是要想让CAR-T细胞疗法发挥出更强大的效果,仍旧需要对CAR-T细胞疗法进行升级:五代CAR技术不够,那么六代甚至七代、八代CAR技术呢?在下一篇内容中,就让我们看看CAR-T细胞疗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CellPlus

参考资料

Lu, J., Jiang, G. The journey of CAR-T therapy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Mol Cancer 21, 194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2-01663-0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21824.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2 10:49
下一篇 2022-11-24 12: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400-915-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