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难入眠13年,注射8700万干细胞后,5天告别药物无痛入睡!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源头实验室
腰背痛难入眠13年,注射8700万干细胞后,5天告别药物无痛入睡!

当前,现代抗癌观念已取得显著进展,相较于传统的无癌生存目标,医学界正逐步转向倡导“与瘤共存”的新理念。

 

“与瘤共存”意味着癌症患者在接受标准化抗癌治疗后,常见的肿瘤症状得以缓解,肿瘤保持稳定不扩散,病情长期维持稳定并有向好趋势

 

此时,患者自身的免疫防护力量超越了癌症的扩散能力,使得癌细胞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实现与瘤共存的核心无疑在于患者的免疫状态。目前,基于患者免疫系统原理的免疫细胞疗法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显示出其独特且显著的治疗价值。

腰背痛难入眠13年,注射8700万干细胞后,5天告别药物无痛入睡!

带瘤生存有条件

 

但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带瘤生存并非人人都能实现,其是有条件的:

 

首先,癌症的恶化程度较低是一个有利条件。

 

这类癌症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病情往往能够在可控的范围内,因此,不一定非要进行肿瘤切除手术,也有可能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免疫功能较强也是实现带瘤生存的重要因素。

 

对于免疫功能较强的患者,他们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免疫功能消除一部分癌细胞,从而控制病情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癌瘤可能处于休眠或停滞状态,带瘤生存也能让患者保持较好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机体免疫力与癌瘤之间得以维持相对的平衡。

 

再者,治疗效果显著、对药物敏感度较高的癌症患者也更容易实现带瘤生存。

 

对于无法完全治愈的癌症患者,应尽可能延长带瘤生存的时间,这往往依赖于药物治疗,特别是对于那些侵袭性较强的癌症类型。

 

以上,我们能知道,规范治疗的患者相较于不治疗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会更长。若治疗效果显著(即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好)且药物选择多样,那么这类患者的生存期无疑将更长,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带瘤生存是有条件的”这一观点。

腰背痛难入眠13年,注射8700万干细胞后,5天告别药物无痛入睡!

带瘤生存超过1400天

 

Oncotargets and Therapy》期刊曾报道了一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案例,该患者在接受近150亿NK细胞输注治疗后,成功实现了带瘤生存超过1400天的显著疗效。

 

2016年6月,一名59岁的男性被确诊为晚期弥漫性肝细胞癌(HCC)。同年10至12月间,他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接受了腹膜穿刺手术和药物注射治疗,药物包括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和洛铂。2017年3月,他又接受了腹腔内灌注治疗,药物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然而,经过TACE和化疗后,患者的肿瘤并未明显缩小,反而因化疗导致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于是,在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患者开始接受NK细胞治疗,总共输注了近150亿NK细胞。治疗采取每月一次、连续两天输注的方案,并且在NK细胞治疗期间,患者未接受其他任何治疗。

 

我们不过多的阐述他在治疗前后的那些专业名词,简单通俗地来说,就是:

 

腰背痛难入眠13年,注射8700万干细胞后,5天告别药物无痛入睡!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免疫力提高了,那些能攻击肿瘤细胞的CD8 T细胞数量大增,同时帮助它们作战的CD4 T细胞数量也保持稳定。此外,CD8 T细胞和另一种叫NK细胞的免疫细胞数量也有所上升。

 

经过一系列检查,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肝脏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尽管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这两个指标稍微高了一点,但总体上还是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肝脏还是健康的

 

在治疗期间,我们还发现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都降低了,除了甲胎蛋白这个指标没变。特别是癌胚抗原、癌抗原15-3和CA19-9这三个指标明显降低,这意味着患者体内的肿瘤负担减轻了。

 

腰背痛难入眠13年,注射8700万干细胞后,5天告别药物无痛入睡!

 

CT扫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治疗效果。6个疗程后,患者的胸水和腹水明显减少,并自此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由于患者多次重复治疗周期以巩固疗效,其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经过1年4个月的NK细胞治疗后,患者右肝叶中的多个肿瘤大小明显减小。后续数据更显示,该患者的生存时间超过了48个月,即实现了带瘤生存超过4年,近1400天。

 

与接受传统疗法的晚期肝癌患者相比,这绝对算是一个很长的生存期了。

腰背痛难入眠13年,注射8700万干细胞后,5天告别药物无痛入睡!

带瘤生存关键有三

 

腰背痛难入眠13年,注射8700万干细胞后,5天告别药物无痛入睡!

 

在肿瘤的演化进程中,肿瘤细胞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持续进行着复杂的斗争,这一过程主要涵盖三个核心阶段,与“癌症免疫编辑”概念紧密相连。

 

最初是“清除”阶段,此阶段免疫系统积极应对,通过激活先天性和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力图清除这些异常细胞。

 

接着进入“平衡”阶段,也称肿瘤休眠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肿瘤细胞可能无法被完全清除,但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机制有效地遏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此时,T细胞、IL-12和IFN-γ等免疫因子的活性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构成抑制,显示出适应性免疫在此阶段的主导作用。

 

然而,斗争并未就此结束,最终会进入“逃逸”阶段。由于肿瘤细胞的高度遗传不稳定性,一些增殖的肿瘤细胞得以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这些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对免疫介导的细胞清除机制无应答,甚至可能建立起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从而规避免疫攻击。

 

想要实现带瘤生存,关键在于机体能否达到一种免疫保护能力大于癌症扩散能力的状态,即维持一种免疫平衡。这是决定患者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因此,治疗策略应着眼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期在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的这场持久战中占据上风。

腰背痛难入眠13年,注射8700万干细胞后,5天告别药物无痛入睡!

 

在癌症早期,我们的目标是追求治愈。但到了中晚期,治疗需更审慎,注重控制肿瘤生长,探索综合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实现“带瘤生存”。

 

免疫功能至关重要,患者应从饮食、运动、心态等方面提升免疫力,也可通过免疫细胞治疗增强抗肿瘤效果,力求让免疫保护能力超越癌症扩散能力,延长生存期,甚至实现“无癌生存”。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4244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06-05 11:09
下一篇 2025-06-11 10: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400-915-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