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细胞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但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且可以迅速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募集其它免疫细胞和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反应。而且,NK细胞可以被IgG抗体激活,产生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此外,它很少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反而可以促进免疫平衡,对抗自身免疫性疾病。NK细胞的多种有益特征让它们成为免疫疗法的理想靶标。
NK细胞疗法通过采集人体一定量静脉血,在GMP实验室内分离出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然后用各种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经过培养、扩增、甚至基因改造成各种活化的免疫细胞,再回输到体内。 NK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且无需向其它免疫细胞治疗前要配型应用,且不需要事先的致敏或免疫,就能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作用于肿瘤组织。NK细胞具有广谱杀伤的特点,其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5%~20%。 截至2022年上半年,ClinicalTrials.gov的数据显示,与 NK细胞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多达760余项,涵盖多种癌症,包括B细胞淋巴瘤、肝癌、胰腺癌、胆管癌、急性髓系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部分基于同种异体 NK 细胞的研究发现其能有效控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一例61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keytruda标准治疗后(PD-L1),仍然出现了新的病变。因此,患者联合自体NK细胞疗法、吉西他滨、贝伐单抗治疗。经6次自体NK细胞输注联合吉西他滨、贝伐单抗治疗后,患者原发、转移病灶大小明显减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多次化疗仍然恶化
2019年5月,一名60岁无吸烟史的男性患者,存在咳嗽、背痛和疲劳的症状,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原发性肿瘤,左肺上叶25×31 mm,侵犯主动脉周围的纵隔组织(见图1A)。纵隔出现多个淋巴结,最大淋巴结尺寸为5×15mm,右肺上叶显示两个淋巴结尺寸分别为5mm和7mm。由于病变较大且侵犯纵隔,因此无法进行手术。
一线治疗后原发性肿瘤的PET/CT扫描检查(第三周期650mg卡铂(AUC5)加300mg紫杉醇(175mg/m2)联合放疗的3个周期)(B)。[2] 在检查出非小细胞肺癌后,患者接受了标准的keytruda治疗。 从2019年6月到2019年12月,患者接受了第三周期的3个周期的卡铂650mg(AUC5)加紫杉醇300mg(175mg/m2)联合放疗的一线治疗。症状获得了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和副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患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扫描显示原发肿瘤的大小减小(12×7mm)(见图1B),肿瘤标志物值于2019年12月恢复正常。 尽管如此,该疾病在2020年5月继续发展。PET/CT扫描显示原发性肿瘤大小为28×29 mm(见图2A),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11.2,与纵隔胸膜和主动脉粘连。此外,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的大小为9×6mm(见图2B),左侧门中的一些小淋巴结的尺寸小于10mm。 图2。一线治疗一年后病情进展:原发性肿瘤(A),左锁骨上淋巴结(B)。[2] 他检测出PD-L1阳性表达(25%),并被要求接受4个周期的阿利他、卡铂和凯曲达的二线治疗。然而,在2020年9月的PET/CT扫描中,他的病情表现并不稳定。原发性肿瘤增加到26×35mm(图3A)。此外,右锁骨上淋巴结、前纵隔和气管侧的淋巴结以及两侧门部的少量淋巴结也有新的症状。
输注NK细胞,获得新疗效
由于病情进展,医生给患者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由标准的keytruda治疗更改为自体NK细胞疗法、吉西他滨、贝伐单抗的联合治疗。 2020年10月,该患者住院接受吉西他滨/阿瓦斯汀联合治疗,通过6次输注传输自体NK细胞。 图3。联合治疗前后的原发性肿瘤。 原发性肿瘤在二线治疗后进展(4个周期的阿力玛、卡铂、凯曲达)(A)。联合自体NK细胞治疗、吉西他滨、贝伐单抗(B)、3个月后(C)和6个月后,原发性肿瘤在治疗结束时减少(D)。[2] 自体NK细胞免疫治疗:首先获取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提取了免疫细胞,并对免疫细胞进行激活和增殖。活性和增殖培养21天后获得的细胞数超过5×10^8个活细胞,其中NK细胞百分比超过60%,所有细胞样本均安全。收集NK细胞后,通过静脉途径将其输入患者体内。 患者在4.5个月内接受6次自体NK细胞输注疗程,每3周一次(图4)。在此期间,患者在第1天、第8天(每3周2个周期)加上阿瓦斯汀(400mg,每3周2个周期)与吉西他滨(1800mg)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4.5个月后的结果:当患者进食好转时,干咳和胸痛的症状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显着改善(图5)。在使用联合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并且肝肾功能评估在正常范围内(图6)。 2021年3月和2021年9月进行的PET/CT扫描显示,与联合治疗前相比,原发肿瘤的大小(图3B,3D)显着减少。此外,没有发现两侧的纵隔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图4。NK细胞治疗的免疫表型监测。该患者从2020年10月开始接受细胞治疗。患者接受6个疗程(每个疗程1次输注)的NK细胞治疗4.5个月。每3周进行一次输注6次输注。[2] A、 生活质量:患者总体情况好转,症状急剧下降。B、 功能症状:6次输注后患者的疼痛和咳嗽明显下降。[2] 图6。血液生化检查。大多数生化标志物:CEA,AST,肌酐在NK细胞治疗前后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治疗期间的某些时候,读取的血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略低于正常水平。A、 CEA,B。AST,C。肌酸酐,D。红细胞,E。白细胞,F。血小板。[2] 在治疗的全过程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监测,到目前为止,尚未报告出现任何副作用,例如发烧,发冷,皮疹,高血压/低血压,呕吐/酸痛,腹泻,关节痛或肌肉疼痛。同时,每次治疗后评估的临床指标仍在正常范围内,在造血系统,肝脏和肾脏中未观察到毒性。 患者不再出现胸痛,咳嗽症状减轻,食欲增加,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结合自体NK细胞免疫治疗,吉西他滨和贝伐单抗对该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纵揽西方医学肿瘤治疗史200年,不难发现:始于19世纪初的手术治疗,经过不断发展,实现了治愈一小部分患者的目标:始于19世纪末的放射治疗,发展到上世纪50年代,单独或联合的作用使得约1/3患者治愈;始于20世纪初的化疗,又进一步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三种传统治疗方法走向极致,但远未达到人们期望的治疗目标。 肿瘤的免疫治疗虽发展晚,但进展快、前景好,并有望最终成为治愈肿瘤的重要武器。回望肿瘤免疫治疗100余年发展简史,虽历尽曲折坎坷,一度徘徊不前,但近二三十年肿瘤免疫治疗所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预示着充满希望的未来。肿瘤免疫正带领我们走在抗癌历史的转角处,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未来即将来临。
不管生的是一般的感冒,还是像忧郁症一样的精神疾病,或是有生命危险的癌症,所有的病症都是身体细胞出了故障所引起的。”—-节选自《选择健康》 没有人能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免疫细胞储存就像是给自己建了一座生命资源库,当需要时便可以取用。这种对健康的前瞻性,更多地是出于对生命的珍视。而今天的细胞永远比明天的细胞更年轻,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储存年轻健康的免疫细胞,是对生命的一笔收益颇丰的投资。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myxb/38965.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