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l Med | 递送CAR-M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源头实验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侵袭性原发性脑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49.1%。尽管GBM的临床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但术后残存在GBM切除区域的具有高度分化能力的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s导致其预后依然很差几乎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会复发,且复发的肿瘤侵袭性更高,只有不到6.8%的患者可以存活超过5年。2022年,山东大学药学院姜新义教授团队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药学院合作研究,开发出一种基于纳米载体-水凝胶超结构系统的CAR-MΦ细胞疗法,在复发性GBM的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Sci Transl Med | 递送CAR-M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了CD133GBM患者的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并且CD133的表达升高也与GBM复发相关。

Sci Transl Med | 递送CAR-M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图1 CD133在GBM患者的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并影响患者生存率
CD133是一种跨膜糖蛋白,是包括GSC在内的多种人类肿瘤干细胞群的标记物。据此,研究人员开发了靶向CD133-GSC的CAR-MΦ细胞免疫疗法。巨噬细胞是GBM微环境中最丰富的非肿瘤细胞类型,也是癌症免疫治疗的关键效应细胞,相比于CAR-T细胞疗法,CAR-MΦ细胞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更好,制备过程更加简便易行。

那么,如何实现CAR-MΦ细胞靶向CD133-GSCs呢?此项目的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基因纳米载体NP-pCAR,对巨噬细胞进行靶向编辑,研究人员在NPs处理的BMDCs和RAW264.7细胞中,检测到29.9±1.30%和33.00± 1.41%.的CD133-
scFv阳性细胞。为NPs处理后的巨噬细胞上表达功能性CAR提供了直接证据。此外,研究人员还证实了NPs-pCAR重编辑的巨噬细胞对CD133-GSCs的吞噬活性显著增强。后续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表明,NPs-pCAR技术可以在巨噬细胞中引入靶向CD133的CAR,并诱导M2型巨噬细胞转化为M1型。

Sci Transl Med | 递送CAR-M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图2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及差异蛋白分析结果

随后,研究人员合成了一个自组装肽基水凝胶用于肿瘤切除腔内局部固定疗法。将脑部ECM衍生的层粘连肽DDIKVAV和免疫刺激肽FTKPRF分别与Fmoc结合,作为水凝胶的前体。Fmoc修饰的多肽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纤维。通过一系列理化性质检测试验,证实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自愈能力、释药性能及体外降解能力。
Sci Transl Med | 递送CAR-M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3 自组装肽基水凝胶示意图及其性能检测结果

研究人员建立了GBM小鼠模型,证实腔内注射纳米载体-水凝胶超结构可原位生成GSCs特异性CAR-M细胞,清除肿瘤切除后残留的CD133-GSCs,而水凝胶系统的缓释作用可诱导长期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效预防了术后GBM复发。此外,通过系统递送CD47抗体,避免了CD47抗体对机体红细胞的副作用,减少了贫血等不良反应,使其仅发挥阻断肿瘤细胞“Don
not eat me”信号功能,协调增强CAR-MΦ对GSCs的吞噬效率。

Sci Transl Med | 递送CAR-M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图5纳米载体-水凝胶超结构载药系统对GBM小鼠的治疗效果

Sci Transl Med | 递送CAR-M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小结

本项研究证实纳米载体-水凝胶超结构递送系统,可通过腔内注射重新改造GBM切除区域的巨噬细胞,使其直接靶向CD133-GSCs,持久地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有效抑制了GBM术后的复发率,并减少了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为具有高侵袭性特征的实体瘤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Chen Chen,Jing
Weiqiang,Chen Yu et al. Intracavity generation of glioma stem cell-specific CAR
macrophages primes locoregional immunity for postoperative glioblastoma
therapy.[J] .Sci Transl Med, 2022, 14: eabn1128.
2. Xie Xuanhua P,Laks Dan
R,Sun Daochun et al. Quiescent human glioblastoma cancer stem cells drive tumor
initiation, expansion, and recurrence following chemotherapy.[J] .Dev Cell,
2022, 57: 32-46.e8.
3. Ma Ruichong,Taphoorn
Martin J B,Plaha Puneet,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glioblastoma.[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21, 92: 1103-1111.
4. Yabo Yahaya A,Niclou
Simone P,Golebiewska Anna,Cancer cell heterogeneity and plasticity: A paradigm
shift in glioblastoma.[J] .Neuro Oncol, 2022, 24: 669-682.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myxb/17652.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9 12:39
下一篇 2022-09-29 13: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400-915-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