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促进表皮细胞迁移加快皮肤创伤修复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源头实验室

近年来,研究人员将外泌体与皮肤疾病联系起来,发现外泌体不仅参与皮肤生理、病理过程,如调节皮肤微环境中促炎细胞因子分泌,促进皮肤缺损处血管新生及胶原沉积,以及调节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同时还在皮肤微环境发生病变时发挥特异性信息传递作用,进而促使增生性瘢痕、皮肤硬化及皮肤黑色素瘤等皮肤疾病的发生。

从本期向大家介绍一项重要的系列专题,将向大家展现在皮肤疾病领域,国际国内最新的外泌体科研成果,商业化产品等。

创伤修复

皮肤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具有重要的身体屏障功能,且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

例如,整形美容、移植治疗等手术过程中形成的创伤、疤痕;青春痘、痤疮治疗中形象的疤痕;急性创伤是由外伤或手术切口引起、慢性皮肤创伤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急性烧伤、 寒冷、高温、干燥以及紫外线等都会使肌肤屏障受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通过分泌抗炎、抗纤维化和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因子,如可溶性分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或细胞外囊泡(微粒子、外泌体)等来改善创面愈合过程,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

外泌体(Exosome)--创伤修复中的灵魂使者

外泌体促进表皮细胞迁移加快皮肤创伤修复

图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急性创伤修复反应的各个阶段。
a. 因为创伤,血液凝结,血小板聚集,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迁移到创伤位置。在24小时内,血凝块形成由纤维蛋白、纤粘连蛋白组成的骨架,促进细胞迁移和血小板的聚集,并分泌生长因子到周围组织。
b. 3天后,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富集于创伤部位,吞噬和杀死微生物并在创伤周围产生生长因子。第5天,肉芽组织开始形成,包括成纤维细胞,更多的巨噬细胞以及新生血管系统。最后阶段包括表皮的迁移和肉芽组织的内向生长。

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的创伤修复更是一个大问题。创伤修复的医疗成本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所以需要一些新技术来加快或促进创伤修复。一些研究已经报道了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招募宿主细胞过程中,释放分泌因子和基质蛋白从而促进创伤修复过程。这些来自MSC的分泌性具有生物活性的营养因子还包括细胞外囊泡(EVs)和外泌体(Exosome)。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EVs)和外泌体(Exosome)是MSC介导细胞通讯的关键分泌性因子来促进创伤修复。

文献来源:Rani S, Ritter T. (2015) The Exosome – A Naturally Secreted Nanoparticl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Wound Healing. Adv Mater [Epub ahead of print].

外泌体,在创伤修复中发挥功能的胞外膜泡

外泌体促进表皮细胞迁移加快皮肤创伤修复

胞外膜泡(EV)的不同类别从直径大小和形成方式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共用了很多通路,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创伤修复(wound healing)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所用时间在一些慢性病患者中经常会被延长。这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开支,更重要的是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亟需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来提升这些患者的创伤修复能力。很多报道显示 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招募相关细胞、释放一些分泌因子、基质蛋白来促进创伤修复。这些对创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中自然也包括胞外膜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一些实验表明MSC分泌的胞外膜泡对创伤修复具有与MSC本身类似的促进作用,这对建立无细胞系统促进创伤修复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近期《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Sweta Rani 和Thomas Ritter等的综述性文章。对胞外膜泡在创伤修复方面的功能作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该文章对相关领域的介绍较为详细。适合新接触胞外膜泡方面的朋友进行阅读。该文章首先对EV的分类、来源、内含物进行了介绍,对EV发现至今的重要成果进行了汇总。对EV的分离方法、EV的定性都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一些EV在创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文献来源:The Exosome - A Naturally Secreted Nanoparticl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Wound Healing. Advanced Materials (IF=17.493).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wmt/775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12-27 12:25
下一篇 2021-12-30 15: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

400-915-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