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社会公众和政府对罕见病及罕见病群体面临的问题的认知,改善罕见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将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
2022年2月28日是第十五届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Share Your Colours(分享你的色彩)”,今年的口号依旧沿用了去年“Rare is many. Rare is strong. Rare is proud(罕见并不孤单,罕见即强大,因罕见而骄傲)”.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
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罕见病,共有6000余种不同的罕见疾病,包括人们熟知的血友病、瓷娃娃、白化病、戈谢氏病、渐冻症等。其中72%的罕见病是遗传性的。不幸的是,70%的患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已经发病。其中约30%的罕见病儿童寿命不超过15岁。 更让人揪心的是,罕见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诊断难、治疗难。只有约5%的罕见病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孤儿药”),超60%的患者甚至于无法得到明确诊断。当前,除了药物治疗,干细胞临床治疗、酶替代疗法和基因治疗是罕见病研究领域的新焦点,也给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这些新疗法中有些已经开花结果,例如2018年美国批准了一款基因疗法,用于治疗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二至三的罕见病Leber先天性黑蒙10型;再如,在过去几年里,全球获批上市的一些干细胞疗法中,部分适应症就是某个罕见病。
未来最有效的干细胞疗法可能在罕见病上
近年来,干细胞在治疗罕见病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际上一些罕见病已经有相对应的干细胞治疗药物。
2009年,美国Osiris公司开发的人异基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产品prochymal获FDA批准上市,适应症之一就是克罗恩病,另一个适应症为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2012年这款干细胞疗法获加拿大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
2012年,FDA批准了美国Athersys公司的干细胞疗法 MultiStem®上市,适应症为I型粘多糖贮积症。
我国罕见病发展中心(CORD)发布的《中国罕见病参考目录》中,粘多糖贮积症和克罗恩病被列入目录。
值得高兴的是,当前在研的一些干细胞疗法的适应症正往罕见病方向延伸。例如,2016年在日本上市的针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品Temcell,今年正被拓展至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的治疗研究中,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也是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的一种罕见病。
此外,针对渐冻症、帕金森等罕见病的干细胞疗法陆续进入临床试验后期,距离上市越来越近。
在2018年上海市罕见病/孤儿药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说道,“未来最有效的干细胞疗法可能是在罕见病上。”
国内完成上百例儿童罕见病干细胞移植治疗
在我国,干细胞也被应用到了多种罕见病的临床研究中,并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早衰症又称为科凯恩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遗传病,患者身体衰老的速度比正常人快5-10倍,器官衰竭迅速,造成生理机能下降,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16年,14岁早衰症女孩桐桐成为了全球首位接受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此前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那也是胎盘干细胞治疗早衰症的全球首次尝试。桐桐接受胎盘干细胞移植后,病情得到了缓解,皮肤变得比以前光滑,来了3次月经,听力和肝功能有了改善的迹象。这则临床研究案例充分展现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衰症的前景。
除了早衰症,国内在干细胞治疗其他罕见病上也取得了喜人的结果。
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使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科罕见病取得了突破,成功完成国内首例PIK3CD基因缺陷患儿的干细胞移植。
根据报道,自2014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已完成近200例儿童罕见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成功率为70-80%,挽救了很多常规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望的罕见病患儿,其中原发免疫缺陷病最多。
展 望
近年来,为了解决罕见病缺药的问题,政府、企业以及公益界等多方合作共同发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出了鼓励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指出,“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可提出减免临床试验的申请。对境外已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可附带条件批准上市,企业应制定风险管控计划,按要求开展研究。”这意味着,罕见病新药临床试验和审批时间有望缩短,尽快上市。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已被广泛应用至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治疗罕见病的研究案例也不再罕见,突破性成果不断带来新曙光,给治疗罕见病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随着干细胞新药研发取得进展,罕见病的临床治疗有望迎来新的局面。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linchuang/lcyj/948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