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因具备"延缓衰老"、"组织修复"等功能引发广泛关注。然而针对干细胞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始终缺乏充分的人体长期研究证据。近期,国际医学刊物《Regenerative Engineering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布了一项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对11位健康志愿者单次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后的身体状况,展开了长达五年的追踪分析。

01
单次输注,五年持续监测
本项研究于2017-2018年期间启动,科研团队招募了4名男性与7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其中5人接受6500万细胞的低剂量输注,另外6人则接受1.3亿细胞的高剂量输注。输注后半年内,所有参与者均未出现显著副作用,短期安全性得到初步验证。


但关键问题在于:长期来看,干细胞输注是否依然安全?是否会增加肿瘤或其他重大疾病风险?其抗炎及延缓衰老效果能否持续?
✦五年后健康状况:关键数据披露
2023年3-4月期间,研究团队重新召集全部11位受试者,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测与临床评估。以下是五年后随访的核心发现:
02
安全性:五年无异常,肿瘤风险排除
五年间,没有任何受试者出现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包括癌症标志物(如PSA、CA125、AFP等)在内的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发现任何肿瘤迹象。
即便年龄超过60岁的参与者,其肝脏、肾脏、心肺等关键器官功能仍保持稳定。

这项结果为干细胞的长期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证据。
03
高剂量组抗炎效果持续显著
高剂量(1.3亿细胞)组展现出更突出的长期抗炎作用:
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甚至在五年后仍明显低于干预前水平。
抗炎因子IL-1Ra则显著升高。这表明干细胞在抑制慢性炎症、维持免疫稳态方面具有持久效应。

相对而言,低剂量组未观察到统计学显著的长期效果,提示剂量与效果存在正相关。
04
干细胞延缓"炎症性衰老"进程
衰老过程常伴随慢性轻度炎症水平升高,逐渐影响机体健康。但研究数据显示:
即便年过六旬的受试者,五年后其慢性炎症水平并未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反而维持在较低状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群的抗炎因子IL-1Ra水平明显高于初始值,甚至接近年轻组水平,这提示干细胞可能减缓衰老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增强。
05
科学机制解析
干细胞产生疗效的主要途径并非直接替代损伤组织,而是通过旁分泌效应,释放大量具备抗炎、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研究团队推测,正是这些物质长期存在于体内,持续发挥抗炎与组织保护功能。

此外,研究人员特别强调,本研究目的并非直接验证干细胞疗法的"抗衰老"功效(因样本量有限且缺少对照)。但长期随访数据确实初步表明干细胞在抗炎、延缓慢性炎症发展等方面具有良好潜力,为后续开展更大规模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06
干细胞疗法的未来前景
此次五年随访研究展示的长期安全性和抗炎效果,为干细胞临床应用转化提供了关键参考。随着更多严谨研究陆续开展,干细胞疗法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例如:
· 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 自身免疫性病症
· 慢性炎症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尽管干细胞疗法尚非万能解决方案,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07
核心结论
这项始于五年前的临床研究,为关注干细胞治疗的人群带来了积极结果:
· 单次干细胞输注五年内安全性良好
· 高剂量干细胞抗炎效果更显著且持久
· 老年群体的慢性炎症水平未随年龄显著升高,显示干细胞疗法存在潜在抗衰价值
期待未来更多大型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这些鼓舞人心的初步发现,为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奠定更坚实的科学基础。
编辑:小果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lls88.com/cells/gxb/4335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说明:本站所发布的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